為響應5月9日「台灣無酒日」,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實踐「無酒、節酒、零酒精」概念,從日常生活中培養拒酒文化。尤其家長在過節聚餐時應避免飲酒過量,以茶或無酒精飲料代替,以身作則不讓孩子接觸或看到飲酒,減少青少年因好奇想嘗試飲酒,以降低青少年飲酒率及未來對酒精的依賴風險。
超過4成國高中生受親友影響而飲酒
依據國民健康署112年青少年吸菸暨健康行為調查結果1,過去30天內飲酒率,國中生為11.4%,較110年14.1%降低;而高中職生為30.4%,較110年30.6%降低。其中,過去30天內,有喝酒的日子中,通常一天喝1杯以上的比率,國中生為65.5%,較110年63.3%略升;而高中職生為75.4%,較110年76.3%下降。
分析平常喝酒的原因,國中生及高中生皆為「因家人、朋友及同學或其他人喝酒,而跟著喝酒」(皆占44.7%),顯見拒酒文化更應由生活周遭的家庭及學校落實,建立無酒精的支持性環境並培養孩子拒酒之生活技能。
青少年早期飲酒 增加成年後對酒精的依賴
青春期是行為改變及大腦建構的關鍵時期,青少年的大腦特別容易受到酒精的影響,早期飲酒不僅會與成年後更高的飲酒頻率與酒精攝取量有關,也會增加酒精依賴、心理健康和社會危害的風險2。研究指出,在14歲之前開始飲酒的人對酒精依賴性為20歲以後開始飲酒者的4倍3。
青少年仍在發育階段,飲酒的年齡越小,越容易增加成年後的危險行為或酒精相關疾病的風險。因此,國民健康署呼籲青少年應避免或停止飲酒,並儘可能不飲酒或延後飲酒的年齡,選擇以茶水代酒,不出入可能出現飲酒的聚會場合,或改以其他娛樂或運動等方式,達到自我管理避免飲酒,保護自身健康的權益。
關心孩子的健康 建立無酒精的支持性環境
另外,國民健康署也請教師、家長及親友們,為了孩子的健康及安全,應主動與孩子對話,提醒飲酒對身體和行為的影響及如何避免喝酒,防止受到同儕影響而接觸酒精飲料,並以身作則,不讓孩子接觸到酒品,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酒,幫助青少年對飲酒做出安全、健康的決定。
參考資料:
- 112年青少年吸菸暨健康行為調查報告(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257&pid=18634)
- Marshall EJ. Adolescent alcohol use: risks and consequences. Alcohol and Alcoholism. 2014;49(2):160-4. doi: 10.1093/alcalc/agt180
- Grant BF, Dawson DA. Age at onset of alcohol us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SM-IV alcohol abuse and dependence: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Alcohol Epidemiologic Survey. J Subst Abuse. 1997;9:103-10. doi: 10.1016/s0899-3289(97)90009-2
延伸閱讀:【拒絕飲酒人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