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字記者
單位: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
地址: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3巷13號
業務及新聞聯絡:輔導主任 賴韻竹 (02)2732-2935轉241
【發稿日期:114年11月14日】
【主題:樹老師上課了! 民族實中學生量出碳永續的智慧】
【臺北報導】民族實中循環經濟家族課程於本學期推出第一個主題—「淨零生活×校園樹木碳盤」。課程由九位跨領域教師共同設計,並邀請荒野保護協會講師協同指導,帶領七至九年級學生混齡共學,化身「小小碳偵探」展開一場校園綠色任務。孩子們透過「六頂思考帽」創意思考法與實地操作,親手量測校園內253棵樹木的碳吸存量,讓永續學習不只在課本裡,更在生活中萌芽。

課程從「樹蔭下的氣候變遷」議題出發,帶領學生觀察校園中的每一棵樹木,了解它們如何默默守護地球。學生從認識樹木固碳量,到親自進行碳匯測量與數據紀錄,不僅學會「怎麼量」,更理解「為什麼要量」。在實作過程中,學生驚喜地發現,數學課上學過的「相似三角形」與「比例式運算」,竟成了量樹時最實用的工具之一,課本裡的知識忽然變得鮮活又有意義。孩子們深刻體會:「知道節能減碳的道理很容易,但要真正做到,需要決心與行動!」透過任務挑戰與課程深化,民族實中的家族課程讓學習不只停留在知識,更成為生活中的實踐力。
課堂中,老師們運用「六頂思考帽」學習單,引導孩子從多角度展開思考—白帽蒐集事實、黑帽分析困難、黃帽發現價值、綠帽激發創意,最後再戴上藍帽整合思路,構思屬於民族實中的「無塑校園行動提案」。成果發表時,各組學生熱情分享量測經驗與創意點子,說得精彩、聽得入神。報告結束後,台下同學積極提問,現場討論熱烈;老師們也針對觀察細節給予回饋與鼓勵,學習能量滿滿!
課後,七年級的謝同學開心地說:「這堂課超有趣!大家都在提問、討論,我覺得自己真的學會怎麼思考和表達。」九年級的陳同學也笑著分享:「原來精準的數據背後,是團隊的默契與專注。」課程帶領人賴主任表示:「循環經濟是落實SDGs的重要途徑。今年課程結合九位老師的專長,設計出四大主題—淨零生活校園碳盤查、回收整理、修繕行動與創新實踐,讓孩子從探究中連結課本與生活,真正做到『知行合一』。」
校長洪錫璿指出:「民族實中邁入實驗教育第七年,我們持續以『領域+議題』雙軸並行的課程設計,培養學生跨域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。從生態必修到家族課程,孩子在探索中學會好奇、自律與思辨,這就是民族實中教育最美的樣貌。」學校將於11月15日上午及11月18日晚上 辦理「115學年度新生教育理念說明會」(https://reurl.cc/rK8nZr),誠摯邀請關心教育的家長們,一起走進民族實中,了解我們如何用課程實踐永續,用行動創造改變!

